我們生來就是孤獨,不管你擁有什么
01
這個秋天,有點悲。
短短兩個月,金庸、李詠、常寶華、單田芳等名家大師相繼去世。
總覺得自己還小,但看著熟悉的人和事接二連三的消失,瞬間感覺自己不再年輕。
微博上發起的一個話題#90后已經開始失去#,確實,90后已經開始學著送別,送別那段打開電視看李詠節目的青春,送別金庸老先生帶給我們的武俠夢。
失去總是難受痛苦的,也許最痛,最無力,最難過,最害怕,最不愿面對的,就是最親的人的離去。
姥爺去世近六年了,將近80歲的姥姥一直都是一個人起居、做飯、養貓。
每次叫她和我們一起住,她總是搖搖頭說:“誰家也不去,在外面住著不習慣。”
有時候,我回去看她,卻發現她早已習慣了自己的生活。
我知道,她早就走過了孤獨,走過了那段初失姥爺的疼痛和無助。
而人一旦習慣了孤獨,便不會再覺得孤獨。
時間是洪水猛獸,在不知不覺中,沒有任何征兆的就將一切都改變了,我偶爾也會想等我老了是什么模樣,也可能會像姥姥那樣,一個人起居,與貓為伍。
02
有人說成長注定是一件孤獨的事情,因為這兩個字連偏旁部首都沒有。
小時候,難受了找朋友,累了找父母,孤獨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。長大后才知道,有種感覺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,你總要學會一個人面對孤獨。
就像蔡康永在告別《康熙來了》時說的一句話“人來人往,只是日常”。
在社交網絡看過一張孤獨等級表,其實我的內心是毫無波動的。
因為除了沒一個做過手術外,其他的事我都做過,但我發現孤獨并沒有他們說的那么可怕。
林夕曾經說過:"很多人結婚,只是為了找個跟自己一起看電影的人,而不是為了分享看電影心得的人。如果只是為了找個伴,我不愿意結婚,我自己一個人也能夠去看電影。"
我深以為然,如果只是為了有人陪伴而尋求陪伴,那還不如一個人來的輕松。我們總要試著去一個人吃飯和看電影,試著去過一個人的生活。
03
你必須承認,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,是屬于孤獨的。在人生中的很多時刻,誰也幫不了你,誰也代替不了你。
我們生來就是孤獨!而努力成長,是對孤獨最好的抗爭。
真正的英雄,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質后,依然對人生充滿熱情,是歷經波濤洶涌時,仍然能處變不驚。
歲月從來就不會對誰溫柔,那些看似幸運的人,也只不過是獨自熬過了無數個痛苦卻又不為人知的夜晚,一點一滴讓能量沉淀,最后理所應當的發光。
所以,當我們獨自一人在黑夜中前行的時候,不要害怕只管跑,跑著跑著天就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