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才是一個女人增值的最快方式
最近,“中年危機”這個詞特別火。
或許,人到了某個節骨眼上,就會陷入一種窘境,工作失去樂趣,生活滿腹牢騷。
張愛玲形容這種狀態為:“一睜開眼睛,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,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。”
但其實,一個人也可以活成一支隊伍,因為自身價值就是千軍萬馬。
我就是這樣一個人,從事過十多年的管理工作,做過出版公司總編、上市公司高管、投資公司董事。
同時,我也是一個5歲小男孩的媽媽。辭職創立了國內第一個關注媽媽自我成長的自媒體——Momself。
近幾年,我常常被問到這些問題,你為什么有精力做這么多事情?你是如何平衡好家庭事業的?你是否天生就是一個精力無限,比別人能做更多事情的人?
其實……恰恰相反。
十年前,我初入職場,不算有天分,沒有資源、缺少背景,身邊到處都是經驗豐富、聰穎靈巧的同事。
老板交代的工作,我常常不知從哪里入手,被老板罵是常有的事兒;面對強勢的客戶,磕磕巴巴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。
每天從早忙到晚,但一直覺得被事情推著走,毫無掌控感,自我懷疑,覺得自己太弱,在職場永無出頭之日。
幸運的是,因為工作關系,我常年接觸各種一線企業家,從他們身上,我逐漸意識到,那些看上去很厲害的人,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質,他們常常覺得自己“不夠強”。
而恰恰是意識到自己不夠強,所以他們很擅長管理人,讓身邊的人變得“很好用”。
而我,也是因為掌握了其中的訣竅,才能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職場小白,到帶領自己的團隊,做成了許多想做的事情,同時仍然能保持自己的節奏,感知生活的美好。
今天,我就把這個訣竅分享給你,愿每個人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我就是精力不夠
所以更要用在最正確的地方
我帶過很多新人,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常有一個困擾:總是畏手畏腳,放不開。
比如,不敢在開會時發言啊,不敢跟別人起沖突啊,沒辦法在老板面前表達自如啊。
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Linda的姑娘,雖然年輕,但學習能力很強。我有意要短時間內給她升職,讓她有更大的鍛煉機會。
但我的老板卻對她沒什么特別的印象,甚至覺得她笨笨的。這讓我感到很奇怪,在一次周會上,我發現了問題所在。
那次,她帶著做了很久的策劃方案,跟大老板陳述。剛說了一分鐘,就被老板打斷了:
“你這個方案考慮不周全啊,這里、這里、還有這里,好幾個地方都不靠譜。到底有沒有用心在做啊?”
Linda當場懵住了,紅著臉,結結巴巴地說:“其實,其實,我……”她想說自己通過什么渠道,找到了哪些行業報告作為參考,又用了什么方法進行修正。但卻什么也說不出來。
會議草草結束之后,Linda的狀態一下子跌入谷底,很久都不敢和老板講話——“老板上次那么生氣,一定對我很不滿意,估計后悔招我進來了吧?那么多同事在場,他們大概都覺得我很笨,拖了團隊后腿……”
她跟我抱怨這些的時候,我忽然知道她為什么總不能在公眾場合或者老板面前自如表達了。
于是我問了她一個問題:“告訴我,是誰對方案不滿意?”
她愣了一下,說“老板啊。”
“老板對你的方案不滿意,老板很失望。”
“是的。”
“好,這件事情交給老板去解決,我們來說你,你最主要的任務是什么?”
她瞪大了眼睛:“什么叫交給老板去解決?”
“因為你還有更重要的任務,你的任務是什么?”
她好像有點兒明白了:“我的任務是……講述方案?”
“對啊,老板生氣是老板的事情,他要自己為之負責。而你應該要做的,就是把自己寶貴的精力用在你最重要的事情上——講清楚方案。"
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,因為感受到了別人的不滿,內心產生了負疚感:是我導致他不高興,都是我不好。
一旦有了這種想法,我們最寶貴的精力就全部用在否定自我上了,本身就精力有限,還不用在正事兒上。
經過那次談話,Linda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,逐漸學會把精力從別人身上移開,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。
現在,她已經是獨當一面的高級經理了。
因為知道自己的弱小
才要充分用好每一丁點權力
再分享一個例子。
在閨蜜聚會上,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:
我在家帶娃,沒有經濟地位,整天都要看老公臉色;
我婆婆太奇葩了,真是受夠了;
倒霉,怎么會攤上這樣的老板;
天底下怎么會有這么刁鉆的客戶啊,天天給我出難題…。
每當這時,我都會問一句:的確很糟糕啊,可是,這么糟的老公,這么糟的老板,那你為什么會允許他這么對你?
聽到這個問題,對方一般都會先愣一下,然后無奈地說:人家有錢,人家有權,我能有什么辦法啊?
似乎權力都在別人手上,但真的是這樣嗎?
我在藍獅子出版公司做總編時,團隊每次做活動策劃,都需要發給當時的老板吳曉波老師審核。但常常不能及時得到回復——他的確是太忙太忙了。
于是常常在最后關頭,負責活動的同事才收到一大堆修改意見,然后加班加點地修改——但因為時間來不及,影響了活動效果,被老板痛罵一頓。
有一次,同事薇薇在辦公室哭了起來,“我真的是委屈到爆炸,早就發了方案,三催四請,可他是老板啊,他不及時回復,我能怎么辦!”
我笑嘻嘻的跟薇薇說,我有一個辦法,只用一句話,就可以讓老板每次都及時回復,絕不敢拖延。
薇薇一邊擦眼淚一邊看著我,滿臉不相信。
老板幾乎從來都及時回復我的方案,因為我每次都會多寫一句話:
“吳老師,現在有A、B兩個方案,我傾向于A方案。如果您有其他建議,記得今天晚上12:00前回復哦,如果沒有建議,我們會于明天中午開始,以A方案為準進行籌備。老板辛苦了!”
態度溫和,語氣堅定。老板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及時回復的結果,他果真就“不敢”拖延了。
真的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,每次都無往不利。因為在這句話的背后,我看到了我的弱小。
正是因為我職位不高,權力有限,才需要挖空心思去發掘自己的一丁點“權力”,想盡辦法用好它。
在這種思維之下,老板一直評價我為“向上管理”做得最好的員工。
只有先承認自己“不夠強”
身邊的人才可能變得“更好用”
很多人在職場中還會有一個感受:自己一個人工作挺順的,一旦升職,要管理別人,反而無從下手。
前同事小羅,是個業務能手,承擔了很多工作,非常盡心盡責。為了緩解她的壓力,我們給她的team增加了兩個新人。可一段時間之后,她卻說自己比之前更累了。
“那兩個新人,我實在是帶不動啊!又笨,反應又慢,什么都要我手把手地教……有帶他們的工夫,我早就做好了!”
“那你跟他們說過嗎?”我問她。
“每天都在說啊,我一直說你們怎么這么慢,效率怎么這么低。”
“那為什么你說了,他們還是這么慢?”
“我怎么知道!他們就是效率很低啊。”
在她快要爆炸之前,我打斷了她:“也許你并不想改變他們。”
她很驚訝,“怎么可能?”
我問她,“快到deadline的時候,你會做什么?”
“說來就生氣,每次拖到截止日期的時候,我就只能幫他們做。“
“哦……你會幫他們做。”
聰明如小羅,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。
很多時候,并不是其他人沒能力,而是你根本看不到他們的能力,或是沒有給機會讓他們發揮能力。
新人做事太慢,小羅急得跳出來手把手地教:你要這樣做更好,那樣做不行。——這句話傳遞出的意思是:你不需要自己思考,就按照我說的做就可以了。
如果任務特別急,她還會干脆把工作接過手:算了這次我來吧。——這句話傳遞出的意思則是:你做成什么樣都行,反正最后我會來幫你兜底。
她根本不認為新人有“潛力”。換句話說,她一直都“太能干了”。
而事實是,想要讓身邊的人變得“更好用”,首先是要承認自己“不夠強”。
后來,小羅再次分配工作時,她對下屬說:今天我實在是忙到要飛起來,不可能有時間幫你了,如果在deadline之前你完不成,咱們倆就等著雙雙被老板開掉吧。”
“你知道發生什么了嗎?她竟然真的完成了。質量超出我的預期!”小羅興奮地跟我分享。
“她告訴我,的確自己還是來不及,情急之下,在朋友圈里到處找人采訪,挖素材。磕磕絆絆竟然真的完成了。”
“那天算是一個里程碑,對我,對她都是。”
管理不是老板們的特權
只要你身邊有人,你就需要“管理”
以上分享的這些例子,只是管理中的幾個維度,但我猜你已經開始理解我要說的:
所謂管理,不只是表面的意思,它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的轉變——
因為知道自己的局限,才會想辦法把每一分力氣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;
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,才無比需要其他人跟我一起合作;
而所謂管理,就是以小博大的藝術,它不需要你得有多強。
管理是給那些知道自己不夠強的人,準備的禮物。因為需要合作、需要合理的分配、需要放棄,然后,你會發現自己身邊開始聚集起越來越多強大的資源。
而且,管理不是老板們的特權。只要你身邊有人,你就需要“管理”。
當你真正建立起這種管理思維,就可以更靈活地應對生活中的種種狀況,也會發現自己擁有了更多的精力,去做你想做的事情,去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。
十幾年來,我接觸了上百位企業家、成功人士,我從他們身上不斷觀察、積累和總結,同時又融入經典管理學、心理學,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思維。
這樣的思維,幫助我用6年時間從實習生做到上市公司COO,也讓我幫助了很多迷茫的年輕人,成為優秀的管理者、創業者、職場媽媽等等。
你也可以。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748219美文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