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講究的人,過不上好生活
木心曾說過一句話:“人生在世,需要一點高于柴米油鹽的品相。”
生活總是平淡的,無非是柴米油鹽醬醋茶,但有些人總能活得有自己的滋味,有了屬于他們的一點品相。
這樣的品相,骨子里透著的是一種講究。
對生活的講究,不是講究奢華,亦不是要活成什么精致范本,而是對待生活的態度有著一種恰如其分的認真:要在意自己生活的樣子,在意享受生活的分寸感。
而你對生活講究了,生活自然也會回饋你講究的好樣子。
講究生活
要不怕麻煩
作家三毛剛去到撒哈拉大沙漠時,租住的房子正對著垃圾場。
地板是水泥的,高低不平,墻就是一塊塊磚,還有缺口,總有風吹進來。
屋里掛著小燈泡,電線上還有蒼蠅。
這樣破的地方,應該誰都想打退堂鼓了吧。
畢竟要想讓它能住人,還得花費好大一鼓力氣。
但三毛和荷西就不怕麻煩,重新刷了墻,用白布鋪桌子,放上細竹廉卷,再掛上了書法,擺上了書架,瞬間就不一樣。
但沙漠的物資總是緊缺的,有些東西是買不到的。
也許換作別人會覺得算了,已經能住人了,也不知道多久就先這樣吧。
但三毛不。
沒有沙發,就自己壘磚加木板、塞棉墊、縫上條紋布做成明朗又舒服的長沙發。
沒用的汽水瓶,撿回來插上沙漠里怒放的荊棘,別有一番堅強的詩意。
舊車輪胎,填上紅坐墊,坐上去“好似一個君王”。
雖然在當地的沙哈拉威人的眼中,這一切毫無必要。
三毛說,慢慢地,自己又在風花雪月起來,變回過去的自己。
因為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這些瑣碎的事,還需要有一份風花雪月,那才屬于自己的生活。
不禁想了想我們自己,有時候想想不過是租的房子,即使不舒服,也不想那么麻煩,那就湊合過下。
做飯費時費力,也很麻煩,不如隨便點個外賣。
因為嫌麻煩,我們錯過了不少該有的好生活。
而講究生活,往往第一步便是不怕麻煩。
講究生活
要“挑”一點
大收藏家王世襄也是一個生活家,對吃的特有講究。
據說他家炒菜時只用橄欖油,買甜豆時要一口氣買20斤,放在水里,只要那份浮上來的下鍋做菜。
而且,他每天一大早都會拎著菜籃去市場,市場門一開,他就第一批沖上去。
每年還會專門請教懂行的人,然后一路去采野生蘑菇。
對很多人來說,吃什么不是吃,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,何必這么講究。
但王世襄就曾說過,現在的人吃不到以前那么好的東西,自然不知道現在的有多難吃。
何謂講究?是沒有吃過,自然無從知曉什么是好的。
馬未都就曾說過,有一次王世襄在外面請吃飯,有一道糟溜魚片。
王老先生一夾筷子,就說這魚不對,不是鯪魚,而且肉太松散。
大伙兒也沒明白,怎么就知道?
王世襄解釋說這道菜應該要用天津產的鯪魚,而且剛剛好是半斤重,因為那個時節這個份量的鯪魚最肥美。
其次,廚師的技藝不太夠,魚片要像白蘿卜那樣脆,這個不對。
所有人聽完心服口服,這才是真正會吃的人,真心厲害。
試問,若不是王世襄有講究,會“挑”,何來有這么透徹的理解,又哪能吃到這么多好東西?
面對飲食,不挑不揀就吃,也許舌頭很難識別美食。
面對住所,不挑就住了,也許總是在湊合中。
面對認識的人,不挑就成了朋友,也許很難交到真心朋友。
有人說,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一過。
同樣地,未經選擇的生活,也不值得一過。
因為沒有選擇,很多時候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面對生活,“挑”一點,才有可能挑到你真正想要選擇的。
講究生活,便是學會凡事“挑”一點。
講究生活
日子美麗一些
曾聽過一個故事,作家舒國治一個人跑到臺灣最遠的地方去喝咖啡。
朋友們都覺得他瘋了,為了一杯咖啡要橫跨一個小島。
他卻很淡定,就是在那里喝咖啡很舒服,能讓坐好幾個小時都不想起來,也不焦慮,也不著急手上要有事做,甚至還能睡個好覺。
這何嘗不是對生活的講究?
在自己有心有力的時候,講究喝一杯好咖啡,又不只為一杯咖啡,還為了那里的藍天白云空氣,為了那一刻忘掉平常的心情。
對生活講究一點,日子總會過得美麗一些。
對生活多一點講究,才有可能一步步抵達更美好的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