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遠不需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
“到了這個年紀,想找個懂自己的人太難。
遇到被誤解,被傷害的時刻,越來越喜歡保持沉默,選擇不解釋。
因為懂你的人,你不解釋他也心有靈犀;不懂你的人,解釋再多都是對牛彈琴。”
這是最近讀到的一句話,很戳心。
想來也是,經歷越多,越不想為了一些小事解釋不休。
倒不是清高或不屑,只是不再奢求遇到的每個人都能懂得自己。
01
職場像是一個熙熙攘攘的菜市場,是不是身在其中久了,也會變得斤斤計較,變得市儈,忘記來路,不知歸途?
[email protected]:“常聽人說,吃虧是福,是金子就總會發光,可真的是這樣嗎?”
我在一家教育機構工作,負責課程的研發創新,加班加點是常事。
雖然工作很累,但好在公司的待遇和發展都不錯。
尤其是負責我們部門的主管領導,平時都沒什么架子,經常請大家喝酒吃飯,促進團隊感情,也愿意讓大家叫他王老師。
老師這個稱呼,總是很容易就被套上尊重的光環。
只是壞人終將被扯掉面具,狐貍終將露出尾巴。
每半年公司各個校區之間會舉行課程創意大賽,有豐厚的獎品不說,被評委席里的高層看中,也可能破格升職加薪。
為此,我利用幾乎所有的空閑時間,積極準備創意課程。
在我將參賽的作品交給王老師后,不久被告知連初賽都沒入圍。
起初雖然有些失落,但我也并沒太當回事,只怪自己能力不夠,還是要繼續努力。
一個月后的一天,公司公布了獲獎作品,這個時候我才發現:
王老師獲得一等獎的作品,和我初賽提交的一模一樣,連標題都沒“舍得”改。
果然應了那句話——干得累死累活,有成果那又如何,到頭來干不過寫PPT的。
我躺在床上,一夜沒有合眼。
檢舉他,向所有人解釋這個創意是他抄襲的嗎?
我確實拿不出他抄襲的具體證據,他的職位又比我高,或許我越解釋,就越給了同事八卦議論的素材。
這樣想了一夜,也沒想出什么結果來。
第二天我無精打采地去上班,一進辦公室就聽到王老師高升的消息:他被調到北京總部了。
走了也好,走了也好……
成長往往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,像陽光穿透厚厚的云海照進心底的一縷亮光。
我決定把秘密藏在肚子里,繼續努力找機會,我不相信沒有出頭之日。
有時候,解釋只會讓你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同青鳥與飛魚般遙遠。
下半年,我繼續報名參加創意比賽,這一次沒有王老師從中作梗,我順利入圍到了決賽。
巧合的是,在參加決賽的前一天,我聽到了王老師被辭退的消息。
原來他故伎重施,又拿別人的作品參賽。
但這一次,采用了新的報名系統,原作者比他早三天就在系統上提交作品不說,作品里使用的插圖上還有原作者的簽名水印,想來是太小了他沒有注意到。
他抄襲的事被當場識破。公司剛換了領導層,新官上任三把火,當機立斷就辭退了他。
當時還有許多業內的大佬在場,估計他以后在教育行業找工作都困難。
而我在決賽中,獲得了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。
在同事領導紛紛向我祝賀的時候,我笑得很淡。
因為我明白,很多時候總有解釋了也無法解決的事情,不如不解釋。而是把精力留給自己,提高自己,用扎實的成果證明自己!
時間很少,留給重要的事,解釋很累,還是放在心底化為前行的力量吧。
02
那些打不倒我們的,終將讓我們更強大。
而真正的朋友,也不需要解釋;那些輕易就誤解你的人,根本算不上朋友。
[email protected]:“減肥大概是每個女生終身奮斗的目標。我只是沒想到,減掉了體重,也減掉了朋友。”
從小到大,我都是一個胖的姑娘,最重的時候,能有160斤吧。
減肥是每天掛在嘴上的話題,卻很少認真執行。
畢竟中國這么大,美食那么多。
大學時,學校組織體檢,我居然被檢查出來“三高”。
為了健康,我下定決心減肥。
每月只下一次館子,吃飯只吃八分飽,課余時間就去操場跑步。
雖然方法笨,瘦得慢,可一年下來也瘦了30多斤。
只是不知道為什么,在減肥期間,同學圈里傳出了我去韓國整容的謠言。
起初,我沒當回事兒,覺得這么離譜的謠言,也會有人相信?
后來走在學校里,總有人對我指指點點。
連和我關系最好的舍友小愛,也含沙射影地發朋友圈——有些人,整容了也丑!
是不是總有人會因為嫉妒而惡意中傷別人呢?
我難過了很長時間,也想過解釋,可又覺得沒什么意義。
暑假大家都在一起實習,寒假一個月都不到,如果真的去整容,都不夠傷口恢復。
更何況,小愛是每天都和我在一起的啊!我為減肥做的努力,別人不知道,她可是全都看在眼里。
開始我們是一起減肥的,只是后來她沒堅持下去而已。
即便知道真相的人,也選擇對謠言推波助瀾,更何況那些陌生人呢?
不管你有多么誠實,遇到懷疑你的人,你就是謊言。
不管你有多么善良,遇到復雜的人,你就是有心計。
不管你多么清醒,遇到糊涂的人,你就是異類。
所以,關鍵不是你不夠好,而是你遇到了錯的人。
03
解釋只會增加謠言存在的時間。但對源于愛的建議,不解釋或許是一種善意的回答。
[email protected]:“二胎政策出臺后,我最怕過年了。”
近幾年隨著國家對二胎政策的出臺,我身邊不少朋友都生了二胎。
可我一點兒都不心動,就我家現在的經濟條件,養活一個都夠嗆,更別說兩個了。
況且年紀大了,生孩子風險高了許多不說,為此丟掉工作也是很可能的。
老公和我站在一條戰線,可長輩……
每到過年,公公婆婆總會“不經意”提起哪家親戚要了二胎,現在兩個孩子可幸福了呢。
我爸媽就更直接了:“生吧生吧,我倆給你看孩子。”
我和老公只能把女兒拉出來當擋箭牌:妞妞現在還太小,多個孩子就怕照顧不到她了,等妞妞再大點兒吧。
看到妞妞紅撲撲的小臉,幾位老人也會把要二胎的想法擱在腦后了,先哄著妞妞。
其實我也知道,父母是真心為了我們好。
可時代畢竟不一樣了,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成本比原來養好幾個都多。
如果我和老公非要解釋給父母聽,他們沒辦法理解不說,甚至還有可能鬧得不愉快,傷了長輩的感情。
不如先不浪費口舌解釋,或許過幾年,父母自己就想通了。
人與人之間的三觀總會因為背景和經歷而有所不同,同一個問題,也會有不同的理解。
而我們最重要的是選擇做真實的自己,而不是一味為了討好別人,而活在別人的期待里,負重前行。
對于一些不想接受的,卻源于愛的建議,不解釋,有時反而是最好的態度。
04
劉同寫過這樣一段話:
“以前總是去解釋去理論,是怕,怕自己得罪人,怕自己被人滅了,怕那些不停躥動的小感受。
現在不去解釋,不去理論,還是怕,怕浪費自己的時間,怕自己模糊了焦點,怕影響了品嘗現世生活的胃口。”
面對故意找茬的人,不解釋,是一種智慧。
面對散播謠言的人,不解釋,是一種豁達。
面對為了你好的人,不解釋,是一種善意。
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,不懂你的人,解釋了也是白費唇舌。
有些人有些事,看清了,也就看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