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態,能解決人生80%的問題
一個人的心態,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境界,進而決定一個人能抵達的高度。
心態平和而又積極向上的人,哪怕身處逆境,也能夠不卑不亢,淡定從容。
心態不同,人生不同
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:
發現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否取得成功,85%的概率源于一個人的心態,只有15%的概率源于一個人的智力和工作經驗。
也就是說一個人心態的好壞,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他的人生成敗。
心態積極的人會把困難看成機遇和挑戰,把挫折看成邁向成功的墊腳石,然后勇敢地迎上去;
而心態悲觀的人則會把困難看成磨難,把挫折看成無法逾越的絆腳石,最后躊躇不前。
但遺憾的是,很多人把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出身、學歷等,卻從未反思過自己的心態是否出現了問題。
試想一下,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因為心態不好而導致失敗的經歷;
而你又是否想過,如果當初自己心態再積極樂觀一點,膽子再放大一點,那么結果也許就是另一番景象。
但很多時候,我們沒有意識到阻礙一個人獲得成功的不是種種外部條件的限制;
而是他本可以,卻在關鍵時刻輸給了自己的消極心態。
因為心態消極而猶豫不決,因為猶豫而錯過時機,因為錯過時機而最終走向失敗,又因為遭遇失敗而進一步加劇了消極心態。
于是,一個惡性循環就蔓延到了人生的所有階段。
說白了,心態就像一連串的連鎖反應,心態越好,事情越容易往好的方向發展;反之,心態越差,事情就會變得越糟糕。
所以說,永遠不要忽視心態對一個人的影響。
因為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你的人生走向和事業成敗。
失敗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敗的心態
人人都想成功,同時人人也害怕失敗,但一個人要想成功,就避免不了遭遇失敗。
作家希夫·凱拉說,只有當一個人戰勝失敗的次數越多時,他取得成功的機率才會越大。
有這樣一個人。
他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,9歲失去母親,21歲遭遇經商失敗。
22歲時他棄商從政,結果在競選州議員中落了選。
24歲那年他重操舊業,誰知生意再次失敗,同時還欠下了大筆外債。
26歲時,他的愛人去世了,他痛不欲生,臥床6個月才勉強從悲痛中恢復過來。
34歲時,他參加國會議員競選失敗。
45歲時,他又輸掉了參議員選舉。
47歲時,他參加副總統競選又失敗。
49歲時,他再一次輸掉了參議員選舉。
努力了無數次,失敗了無數次,這個世界仿佛沒有比他更悲慘的人了,但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失敗者竟在52歲時成為了美國總統。
這個人就是亞伯拉罕·林肯,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。
提到林肯,我們都知道他曾是美國總統,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成為總統的路上付出了多少艱辛,經歷了多少失敗。
很多時候,我們都以為成功的路是一條直線上升的電扶梯,只要方向對了,成功就近在咫尺。
但事實上,成功是一條迂回曲折的小路,每一個成功的故事也是一個巨大的失敗故事。
只有做出的嘗試越多,經歷的失敗越多,你才越有可能取得成功。
正如IBM的湯姆·沃森所說:“如果想增加成功的機會,就先讓你的失敗機率加倍。”
但失敗并不是盲目的,只有把每一次的失敗都轉化為成功前的經驗累積,這樣的失敗才稱得上是成功之母。
這個世界上的失敗有兩種:一種是不思考就做;一種是思考了卻從來不做。
但不管是哪一種,一個不思考的人,就注定了一生處于失敗之中。748219美文網
而反過來,一個人要想成功,就要學會積極思考,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以及自己不想要什么。
面對失敗時,思考自己為什么會失敗,以及如何才能從失敗中找到成功的方法和機遇。
只有積極思考,積極行動,才能化失敗為成功。
生活中,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失敗,但只有努力的人才可能戰勝失敗。沒有努力,成功永遠也不會到來。
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游泳比賽中,馬克·施皮茨因連獲7枚金牌,很多人認為他是“游泳天才”。
但即便這樣的天才依然逃不過連續四年、每天超過八小時的水中訓練。
可見,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天生的好運,所有的成功都是長期努力后的結果。
成功也永遠都不是偶然事件,它需要大量準備,需要做出犧牲和自律。
一個人要想成功,就必須為之努力,沒有什么可以代替努力。
只有越努力,才能越幸運。
成功不是某一個素質所促成的結果,它是一個組合。
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,除了積極思考和不斷努力外,還需要具備堅持不懈的力量。
通往成功的路上,每個人都會遇到無數次的失敗,經歷無數次的打擊。
面對困難,很多人走著走著就選擇了放棄。
雖然放棄看起來很輕松,但一個人一旦選擇了放棄,就注定與成功無緣。
只有那些再苦再累且永不言棄的人,才能走到終點,成為最后的贏家。
心態決定社交的質量
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,我們都無可避免地要和他人打交道。
因此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一個討人喜歡的性格是一個人心態、行為和表達的組合。
生活中,我們對他人的方式,就決定了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。
生活中,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所得大于付出。
實際上,一個人要想成功,要想被他人喜歡,就要不計較個人得失,心甘情愿做一個付出大于所得的人。
有人說:
“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給多少錢辦多少事,還有一部分人只能做到給多少錢辦多少事,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愿意干得多,拿得少;
因此對于后者來說,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沒有競爭對手。”
而這樣一個愿意付出額外努力的人,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受人歡迎的,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重視和信任。
愛默生說過一句話:“缺乏熱情,難干大事。”
這句話就說明,熱情與成功聯系密切。
熱情是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。
熱情是具有感染力的,一個人對生活熱情,他就能夠用一種積極地心態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。
一個人做事充滿熱情,他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,激發內心無限的潛力。
與人交往充滿熱情,他人就會感受到你的親切和活力,進而也會對你表示友好和親密。
生活中,很多人都覺得成功的人生就是擁有巨額的財富,無尚的榮耀。
其實,真正的成功只有一種,那就是擁有一個好心態。
成功的人生不是永遠一帆風順,而是在每一次困難面前,我們都能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。
你面對失敗時的卷土重來,要比面對成功的歡呼更加難能可貴。
心理學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:如果一個人相信好運氣,那么他的生活可能并不會因此變得更好或者更差。
可是,反過來,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個倒霉蛋,那么他的生活一定會因此變得更糟。
人雖然不能對生活盲目樂觀,但也一定不能悲觀消極。
因為你只有對生活保持正向心態,才能積極地看待生活,進而產生好的行為,最后這種良性發展才能不斷推動著你的人生走得更高更遠。
心態好了,你就贏了。